用青铜制作的古代乐器
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青铜乐器按用途可分为祭祀、宴会、举行典礼时使用和军队中使用两类,主要有铙、钟、铃、鼓等。
青铜乐器有铜铃、钲、铙、鎛、编甬钟、编钮钟等。 铜铃 铜铃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有舌青铜乐器。1981-1986年在洛阳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的考察与挖掘中,先后有4只铜铃出土。
战国、秦汉青铜乐器品种有钟、铙、钲、铎、铃、于、鼓等。钟由商代的铙演变而成,是乐器中的主角,大钟单独悬挂,称为特钟,大小配套悬挂,称为编钟,平口的钟称铺。
在洛阳地区发现的青铜乐器如铜铃、钲、铙、鎛、编甬钟、编钮钟等,几乎包括了青铜乐器所有的种类,构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青铜乐器的系统。
年于浙江省江山市须江镇出土。编钟为古代打击乐器,将成系列的铜甬钟或铜钮钟悬挂在木架上,用木槌击奏出动听的乐曲。各时代钟的形制大小不一,枚数也不尽相同。
你是导游,你会怎样介绍曾侯乙编钟?
曾侯乙编钟为东周时期(战国早期),周王族诸侯国中姬姓曾国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,体现了周王朝治国基础的礼乐制度。总重2567公斤,长钟架长748厘米,高265厘米;短钟架长335厘米,高273厘米。
战国曾侯乙编钟朝代:战国。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,国家一级文物,1978年在湖北随县(今随州)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,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,为该馆“镇馆之宝”。
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、重量最重、音律最全、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,堪称“编钟之王”。
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,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,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,十二个半音齐备。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,完整无缺。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。
:概念解释:曾侯乙编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,于1978年在中国湖北省随县(今随州市)曾侯乙墓出土,现存湖北省博物馆。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,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,十二个半音齐备。
曾侯乙编钟数量多、规模大,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,悬挂在3层满饰彩绘花纹的铜木结构的钟架上。编钟形体和重量是上层最小,中层次之,下层最大。最小的一件重2400克;最大的一件重206千克。
春秋战国时期青铜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呢?
1、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呈现列国器物大量出现、地域风格、各地区交流、铸造技术进步、纹饰转为蟠螭纹等特征。列国器物大量出现:列国诸侯、卿大夫甚至卿大夫家臣铸造的器物大量出现。
2、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的特点:①列国器物大量出现。当时王室衰微而诸侯、大夫及家臣势力不断壮大的形势相吻合。②地域风格的形成。大体上呈现以三晋为中心的中原、以秦国为中心的西方和以楚国为中心的南方三足鼎立的格局。
3、③镶嵌:青铜器上镶嵌玉石、松石等材料,使之产生不同的质感。④金银错:春秋战国时期新的青铜器镶嵌工艺,特指在青铜器上用金银丝或者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,然后用错石打磨。
旅游攻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