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是一座年轻的城市,百年青岛恰是风华正茂,迷人的风景赋予青岛青春的底色,现代文化的滋养赋予青岛青春的品味,“电影之都”“音乐之岛”“啤酒之城”赋予青岛青春的气息,上合示范区、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厚植青春的土壤。
如今的青岛,在提供愈加完善的利好政策的前提下,更在提供不断升级的宜居水准和舒适的生活环境。这座城市正敞开怀抱,广邀天下英才。
如今的青岛,有繁茂的树、白云、红瓦、晨曦、晚霁;有辽阔的海、飞鸟、梧桐、青松。待得久了,心与山海融在一起,自成一派的精神境界。
双层飞檐八角亭,回澜阁里看青岛
三面青山,四面洪波
胶州湾畔云追月,万点星辰尽流光
东移、北进、西跨
登高望远再踏浪,全面搞活这座城
青岛正青春,青岛在路上……
城镇化,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,而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又往往与城镇化率正向相关。
当然,考量城市高质量发展不单单有“城镇化率”一个维度。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仅列第7,落后乌鲁木齐两个身位;北京位列第9,山东省经济龙头青岛以76.34%的成绩位列第35。
参考GDP和人口数据,这个坐标系显然会更加丰富立体。截至目前,城镇化率领跑全国的城市中有14个实现了“常住人口超千万”、“GDP超万亿”的“双万”指标,青岛和苏州是其中唯二的两个非省会城市。
只不过,近年来全国城镇化速度逐渐放缓,青岛提升“76.34%”的可能性到底藏在哪里?
1、人口普查大数据:
大量中青年进城接近尾声了吗
过去20年,中国的城镇化快速发展,城镇化率从30%左右提高到了60%多。但最近几年,城镇化速度有所放缓,一个最直观的反向验证是——“村里似乎只剩下中老年了”。
要看内循环的经济大背景——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注定了劳动力素质门槛会越来越高,对于高中学历进城务工的需求可能会相应减少;
综合考量下来,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不能仅仅在“76.34%”这个数字上使劲儿。
2、城镇化中不能忽视的“镇”
为什么是“城镇化”而不是“城市化”?因为“乡镇”,是不容忽视的关键一环。2020年曹县的爆红,更是让人们看到了“镇”这一级别的巨大爆发力。
图片来源:DM大美曹县cx
可以说在国内大循环的经济体系里,乡镇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转接环。当它运转顺滑的时候,下可接由农业转移而出的农村人口,在机械化大生产提升农业效率的同时,保障移出农民更好地融入二产、三产,提高收入;上可承由于就业机会减少、生活成本过高而回流的城镇人口,更好地缓解城市病,更高质量地推进城镇化进程。
3、一体化——“新城镇化”的另一条路
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,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,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,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,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。
这段表述背后有一个异常清晰的思路:大、中、小城市均衡发展,是不符合客观现实规律的。就业机会多、公共资源质量高决定了人口必然会像大城市聚集,产生所谓的“虹吸效应”。所以“新城镇化”追求的不再是“均衡”,而是“协同”。
在这个“圈”内,“一体化”部署涉及到交通、产业、平台、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。比如,协同建设立体交通体系,畅通青岛中心城区与海阳、日照、高密等周边地区市域(郊)铁路联系,促进青烟海洋经济、青潍临空临港经济、青日循环经济产业协作带和交界地带融合发展,规划建设青岛—潍坊临空临港协作区、莱西—莱阳一体化发展示范区。
当然,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。随着公共交通建设、公共资源配套落地的同步,“双万”青岛会聚拢起越来越多的人气,在“共同富裕”“高质量发展”的目标下稳步提速。
旅游攻略